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和林格尔这片土地正经历着沧桑巨变。1999年,蒙牛入驻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犹如一颗种子,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发展的生机。此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林格尔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为引力,吸引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成功甩掉“贫困县”的旧帽,开启发展新篇章。

图:项目及周边俯视图
2017年2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地处呼和浩特活力经济圈,距中心城区20多公里,规划面积广袤,横跨6个旗县区,其中核心区341平方公里,云谷片区与空港片区作为直管区,承载着新区优先发展的重任。当“东数西算”战略大幕拉开,和林格尔新区更是一骑绝尘。2024年6月,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云谷”揭牌,和林格尔新区声名远扬。
也正是在2024年,特发服务受客户委托,踏入和林格尔某项目。彼时,新区尚在襁褓之中,道路、园区建筑多在建设,周边配套稀缺,烂尾高楼与在建工地、无垠玉米地交织,条件艰苦卓绝。
简陋据点,开启不凡征程
不足10平米的铁板房,两条长桌、几把椅子,便是特发服务最初的“根据地”。别看它狭小简陋,最多时却能容纳二十来人。就在这里,特发迈出关键一步——开启前期介入监理工作。
特发服务在前介监理领域深耕15载,经验深厚。项目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时,专业交叉、施工频繁,审查施工组织方案成为重中之重。从图纸审查、监理方案可行性评估,到与施工方沟通协调;从材料审查、线路布置,到安全生产监理,每个环节都需投入大量心血。为追工期,团队成员常于隔壁工地临时“小饭堂”潦草用餐。这“小饭堂”由当地居民路边摆摊而成,工人用泥巴木板当桌、油漆桶当椅,简易大棚一到饭点便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人力困境,千里驰援破局
人力资源是项目推进的关键,然而和林格尔地域广阔,3348平方公里仅有20万常住人口,即便扩至呼和浩特市300多万人口,相比深圳一个区仍显不足,招人难、解决员工食住行难题更是迫在眉睫。
一面是刻不容缓的施工进度,一面是人力短缺的困境。特发服务果断决策,从廊坊派出支援团队,跨越六百多公里。在和林格尔的100多个日夜,他们通宵达旦奋战于项目关键节点,用汗水保障项目平稳落地,以对客户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赞誉,诠释“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冰天雪地,坚守点亮希望
项目南区变电站送电前夕,和林格尔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八度,狂风呼啸,钢架建筑毫无遮蔽,寒风刺骨。室外大雪纷飞,室内灰尘弥漫,特发前介工程人员身着厚重工作服仍难御严寒。

图:别样的户外工作餐
“这可是整个项目的‘心脏’,220千伏高压,一旦故障,项目与上级电网都将受波及。”工程师程志峰深知其重要性。团队成员在监督施工时,对每处焊接点、零件安装都严格把关,用专业与细致为项目筑牢根基,践行“秉持职业操守”理念,让雪花与热血在寒天共舞。
日夜坚守,筑牢运营防线
项目监控室内,值班人员时刻紧盯设备运行,不放过丝毫异常。数据波动即风险预警,需迅速精准判断处理。
“每日到岗第一件事,就是共享前一日24小时全部事件信息,确保闭环。”特发COE专家魏成林说道。关注细节、闭环管理,既能彰显特发严谨服务态度,又能借大量记录锁定高频问题,专项维护,降低故障几率。
团队还创新应急演练模式,将项目可能故障点位制成纸签,参与者随机抽取,一分钟内抵达、三分钟内完成排查。这要求成员熟知区域位置、快速应对故障,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
从初入时的艰难,到队伍壮大、设施完善,特发服务以无畏勇气、不息热情,在和林格尔这片绿洲,化身开拓者,续写特区初创时的奋进篇章,向着未来,砥砺奋进。

图:星光不问赶路人,凌晨两点的“特发”人

图:和林格尔的清晨
项目前介历程中,处处充满挑战,随着队伍逐步扩大,设施逐渐完善,我们一路上以不畏困苦的勇气,披荆斩棘,释放出特发人的果敢与激情。未来,我们继续以不息的热情,将一路的坎坷化作动力,再度化身特区初创时的“特发”,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勇当和林格尔绿洲上的无畏开拓者。
内容来源:刘阮冉 市场创新部
编辑整合: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