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特发政务按照上级政府单位的工作部署,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政策要求,持续助力河南息县市民之家开展“容缺受理”服务,陆续收到了多名办事人的感谢信与锦旗。其中,来自当地居民周自付的感谢信,引起了央广网的关注,以下为报道正文:
央广网信阳11月6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通讯员 胡译丹)“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你耐心听我讲述问题,细致为我解疑释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近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市民之家人社医保综合窗口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信件来自一位普通市民,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窗口工作人员孙婷婷的感激之情。这不仅是对窗口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息县政务服务工作的肯定。
▲ 孙婷婷替周先生办理业务
信件的背后,是一个关于信任和服务的故事。去年八月,刚刚病愈出院的周自付,拄着拐杖、揣着住院材料,专程赶到市民之家办理医保报销。可当材料递到窗口时,他却得知部分证明材料缺失。“当时心里一下就凉了,家离得远,腿脚也不方便,再跑一趟真的扛不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自付至今仍记得那份手足无措,“心里一下就凉了半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周自付站在窗口前一筹莫展时,工作人员孙婷婷主动上前。她没有简单以“材料不全”为由拒绝,而是先搬来椅子让周先生坐下,轻声安抚:“大爷您别慌,先歇口气,咱们慢慢看。”孙婷婷细致讲解了息县推行的“容缺受理”政务服务机制:“您的住院票据、身份信息这些核心材料都齐了,也符合报销政策,按照‘容缺受理’规定,您先签一份承诺书,后续在期限内把缺的材料补过来就行,不用再跑这一趟。”
这番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周自付瞬间安了心。随后,孙婷婷接过材料,逐页核对住院票据、费用清单等关键文件。为了让周自付后续补交材料时更顺畅,她还贴心地将窗口联系电话写在纸条上交给他,叮嘱道:“大爷,这是我们的电话,您回家后要是记不清要补什么材料,或者有其他疑问,直接打电话问就行,千万别再特意跑过来了。”
当天,周自付的报销申请就顺利进入受理流程。后续补材料时,他通过电话沟通,轻松完成了手续。
▲ 家属送来感谢信
“这一年来,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要好好谢谢他们。”在今年的电话回访中,周自付提及此事仍难掩激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和处处为民着想的态度,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尊重。
这封跨越四季的感谢信,不仅是对孙婷婷个人服务的认可,更成为息县践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生动注脚。目前,“容缺受理”已从“个案便民”升级为“常态服务”,该机制已在特发政务派驻息县的人社、医保等多个政务服务窗口常态化推行,累计为数百名行动不便、路程较远的群众免去奔波之苦。
“我们继续打磨服务细节、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以‘有温度的速度’,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每一家企业都能感受到省心、暖心、贴心的政务服务,让群众获得感在一次次高效便捷的服务中,落地生根、愈发浓厚。”息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内容来源:央广网